学习心得:感受真理光芒 汲取奋进力量

时间:2025-07-28    浏览量:0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煤炭行业党务干部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中国煤炭政研会自2022年起,已连续3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校区举办煤炭行业党务干部高级研修班,累计培训煤炭企事业单位处级及以上干部274人。


为期一周的学习,每位学员撰写了心得体会,凝聚了对 “国之大者” 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体现了对煤炭行业 “两个结合” 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彰显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有力担当。

现将参加2024年度高级研修班的部分学员心得体会分批刊登,供煤炭行业干部职工学习借鉴。

图片
(中央党校校园风光
感受真理光芒 汲取奋进力量

杜鹏程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红色的教育却是难忘的。8月17日,为期一周的煤炭行业党务干部高级研修班即将结束了,真让我有一种“其实不想走、其实还想留”的难舍情结,特别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际,我能来梦寐以求的中共中央党校参加专题培训,聆听专家学者传道授业,感悟党校厚重文化内涵,不仅锤炼了党性修养,开阔了思想境界,提升了理论素养,更加坚定了忠诚履职、红心向党的信念。

(中央党校校园风光


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和基层煤矿干部,能来中央党校学习培训,既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更是一次特殊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促使我不断躬身自新、启迪心智、提升能力、成长奋进。
一、总体感受
中央党校不仅是一座崇高的红色殿堂,一扇解读中国政治走向的时政窗口,还是一方见证重大历史的神秘处所;在国际上还经常被看作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密武器”。身处校园之中,让我深切体会到这座不同凡响的百年红色学府,一处生机蓬勃的思想沃土的独特影响力。这段弥足珍贵的学习经历,将如同树的年轮一样沉淀在人生阅历之中,这种“因为曾经感动,所以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也必将随似水流年延伸到“诗的远方”。
一是格局大。中央党校在国家政治和教育体系中有着独特地位。进入中央党校,最直接感受是大气磅礴,充分彰显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央党校位于京郊“三山五园”的大格局中,建筑群以得宜的体量、材料、色彩及气势,与周边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展现出古典与现代相得益彰的大中华气派,被认为“留在北京美丽地标”。特别是矗立在中轴线上的一座座精湛的雕塑作品,既是党校姓党的重要标识,也是对师生进行党性教育的无声教材。从主楼群北侧雪松前的“战友”,到广场的“实事求是”“我们的老校长”“总设计师”“旗帜”,展示了“党校历史是一部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的光辉历史”。一草一木,一景一物,无不蕴含着一种有容乃大、雄伟厚重的文化神韵,就连掠燕湖中  的天鹅,也是一副舍我其谁的“名士派头”,从容不迫地行进在路人之中,不躲不闪,昂首阔步,宛然看惯秋月春风,阅尽人间春色。
二是环境美。走进校园,东、南、西、北四周被自我循环流淌的湖泊水系所环绕,到处郁郁葱葱,钟灵毓秀。闲庭信步,步移景异;一时一色,一日一景,犹如置身于山水画卷,美不胜收。从建筑布局到庭院设计,从湖泊形态到曲径走向,从苍松银杏到如茵花草,从小桥流水到亭台楼阁,从楹联警句到名人留铭,无不以景化人、陶情冶性、洗涤心灵、砥砺人生。置身于这“红楼掩映绿荫长,垂柳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秋风起,知了声声读书忙”的优美校园里,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勃发的求学时代。优雅、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员很快从“热运行”进入“冷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
三是治学严。中央党校始终坚持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业主课地位,始终把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的规矩要求贯穿于治学管理全过程,党校发挥了不正之风的“净化器”,党性锤炼的“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的“风向标”的重要作用。入学前,要对所有学员进行严格的组织审核和遴选。入学后,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成立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班长用心用情服务学员。所有学员不论职务高低,均以普通学生一视同仁,全程实行“封闭式”管理。不许请假、旷课、迟到;每天三签到,每节课要求提前10分钟进入课堂;手机存入指定柜内等要求,事无巨细,处处体现严格、严谨、严细作风。报到当晚,简短开班仪式后,班主任陈老师利用30多分钟的时间,从政治纪律、保密纪律、学习纪律、生活纪律、防疫纪律、正反案例等诸多方面,反复告诫学员要坚守初心使命,树牢“四个意识”,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期间,工作人员苦口婆心,三令五申,经常提醒学员时刻把“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作为行动指南,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不同寻常的纪律之风、学习之风、朴素之风和清朗之风。
四是水平高。这里名师荟萃,名家云集,许多大家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不仅师养深厚,而且师德高尚。1943年3 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制定了“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校训。历届中央领导人、知名学者都曾在这里兼职或授课,在不同时期为解决党内“干部恐慌”“本领恐慌”问题,源源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执政骨干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史馆里,一面面书墙、一排排档案柜,散发耀眼的真理光辉,照亮尘封的历史记忆。一批批学员参观学习,在丰富的史实、翔实的细节中受感染、得教益,叩问初心、坚定信仰。课堂上,党的百年历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意识形态工作、国企党建、风险防范、国企改革、科学决策能力等课程,内容时代性、逻辑性、针对性非常强。教授们的旁征博引,政治理论有高度,举例分析有深度,结合实践有温度,让每一个学员深度学习沉浸在学习之中,更加深刻领会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比如田嵩燕教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一课,从国际国内复杂多变形势、文化领导权忧患意识和战略考量等方面娓娓道来,论证严谨,让我学到了相关知识,澄清了一些概念、名词的模糊认识,厘清了一些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增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任何时候不能旁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这是我近年来听过这类课程中阐述最简明、最解渴、 最接地气的课程之一。
五是组织好。这次培训,中央党校和中国煤炭政研会领导、工作人员安排周密热情服务,闭环管理,让我体会到了“家”的温暖。现场教学提神补脑,案例分享醍醐灌顶,观摩参观滋润心田,大有书局问道指津,让人铭记在心。近120名参训学员,无论天南地北,都有“国企”这样一个共同属性,都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依靠的力量;无论男女老少,我们都有党员“这样一个共同身份”,听党话、跟党干,是我们不变的底色。中国煤炭政研会发挥了很好的纽带作用,让“煤炭一家亲”的光荣传统不断延续和发扬。
二、主要收获
一周的学习培训, 很难说有“立竿见影”“脱胎换骨”的速效改变,但这一次难得的求学经历和思想觉悟过程,将会在无声中给我以滋养。
一是心灵上受到震撼。从党史馆图文的讲解中,我更加深切感受到,党校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一路筚路蓝缕、发展壮大的历史。“我们老校长——毛泽东同志”当年在延安领导了整风运动,中央党校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党中央集中各根据地、各方面大批领导干部到中央党校学习培训,总结历史经验,整顿三风,解决思想路线问题,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和推进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2月,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的《整顿党的作风》演说中明确要求,“现在我们的党校也要定这个规矩,看一个学生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怎么看中国问题,有看得清楚的,有看不清楚的,有会看的,有不会看的,这样来分优劣,分好坏”。收入《毛泽东选集》156 篇文章中,有 110篇是在延安时期写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 10 次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6 次出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展示了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党的建设干部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总体来看,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发展进程中,中央党校为党和国家事业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特别是推进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思想上受到启迪。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深刻感悟到党的创新理论形成一脉相承,环环相扣,具有整体系统性,内在逻辑性,鲜明时代性,使我更加深刻理解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和“三基建设”的重要意义。党校老师们精益求精治学,对党的创新理论逐字逐句研究推敲,寻根溯源、抽丝剥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连重要文稿中加一个“逗号”都讲得那样“传神”。每晚,我都要与友人相约到大有书局读书半小时,并选买了一些好书带回来研读,力求多一点学习,多些思考,少一点应酬,每天挤出  时间读几页,在学中悟,悟中学,不断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是党性受到了锤炼。授课老师们从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党性与人性、理想与信仰、国际与国内、制度与文化等不同角度,多个维度,对我们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守正与创新作了深度讲解,让我们对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了更加全新的理解和认知,起到了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良好功效。今后,我将结合实际进一步消化吸收,力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恪尽职守,努力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四是信心上更加坚定。在中央党校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煤炭行业必须从“资源依赖”向“价值创造”转变,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打造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之路。利用 5G、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矿山体系,实现煤炭开采、运输、加工等全链条的智能化管理,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最大化利用。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海外研修机会等措施,吸引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领军人才。此外,创新激励机制,实施薪酬差异化分配和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制度,激发各类人才全 生命周期的创新创造活力。
展望未来,国有煤炭企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发展三轮驱动,鼓足干劲、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贡献中国煤炭的智慧和力量!

(中央党校校园风光

(文章作者系山西焦煤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本站编辑:李红伟   付昱